今天(25日)上午,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及湖南大学岳麓书院4家单位,在长沙联合签署了合作整理研究长沙五一广场出土的东汉简牍的相关协议,标志着近万枚长沙东汉简牍整理研究工作正式启动。
2010年6月22日,长沙市在地铁2号线“五一广场”站施工时,于地表下6米处发现一口埋藏有大量简牍的汉代古井。经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古井进行科学发掘考证,确认所藏简牍为东汉中期长沙地方政府的官方档案文书。据长沙文物考古研究所负责人介绍,这批简牍数量很多,推测总数近万枚,且保存质地好,目前已经清洗的部分简牍形制规整、文字清晰、内容丰富,史料价值极其珍贵。
据国际汉学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李学勤介绍,简牍是造纸术发明之前中国的主要书写材料,是当时人们所使用的书籍或文书档案的实物,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与文化极其重要。不过迄今为止所发现的简牍从时代上来看主要属于战国、秦、西汉和三国时期,东汉时期的简牍以往还很少发现,此次在长沙出土的这批东汉简牍,填补了考古工作中罕见东汉简牍材料的历史环节,对于研究东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方面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李学勤表示,该批东汉简牍整理研究工作至少需要10年时间。(
来源 : 湖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