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 油画 书法 版画 其它
信息 机构
 
   推荐 更多》
· 李宝林
· 刘宝成
· 周彦生
   收藏 更多》
· 中国艺术家作品畅销榜出炉张大...
· 蔡铭超吐露收藏心得:买名牌包...
· 佛像收藏:还未暴涨的市场
· 图像-历史-存在:泰康人寿1...
· 新版《新华字典》出版引旧版收...
 
  动态 您所在位置:首页 > 动态 
 
第三届深圳美术馆论坛昨开幕
2008/01/17 16:52:36

  昨日,由深圳美术馆、雅昌企业集团共同举办的“第三届深圳美术馆论坛” 暨“首届雅昌艺术论坛”在罗湖区贝岭居举行。此次论坛由深圳雕塑院院长孙振华、深圳美术馆艺术总监鲁虹和雅昌艺术网总编吴鸿共同策划,共邀请了数十位国内有影响力的批评家、媒体代表参会,他们围绕“媒介”、“市场”、“图像”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   

    在当代艺术的发展历程中,“媒介”是一个关键词,尤其是近年来电子媒体的出现,不仅直接催生了数字艺术,还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当代艺术的评价体系。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新闻传播学系主任杨小彦认为,互联网的出现使艺术批评变得“去精英化”,这种变化是基于点击率、收视率以及快速的空间传播形成的,当每个人都可以在博客上发表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艺术评论时,“人人都可成为评论家”。   

   媒介变化的另一个结果是促成了读图时代的到来,斯洛文尼亚学者艾尔雅维茨在他的著作《图像时代》中深刻地指出,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的语言学转向已经为图像转向所取代。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美术史系副教授邹跃进指出,图像在今天已不仅是指风格、语言或是绘画审美趣味,而更指其代表的意义以及造成这种意义的权力、意识形态。因此,“图像”在艺术研究中正在进行从语意学向语用学的转换。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艺术便与市场紧密挂钩,“市场化”已成为中国当代艺术最显著的特征。中央美术学院《美术研究》杂志副主编殷双喜坦言,中国当代艺术的“火热”现象是全球艺术资本运作的结果,它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利弊并存,在极大地解放艺术生产力的同时,也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内在质量造成了不可逆转的伤害,媚俗艺术的风行反映了中国艺术家对于市场免疫力的低下。反思全球化时期民族国家的独特文化价值与精神遗产,是历史对中国当代艺术家的无声挑战。

 
邮编:100010  北京市东四北大街553号-01号  联系电话:010-59464388
Copyright © 2011 中国翰墨大家书画院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19056247号-1